欢迎来到开源资料平台
VIP文档
ID:74490
阅读量:0
大小:13.89 MB
页数:180页
时间:2025-09-04
金币:20
这篇文章是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(CSIS)弗里曼中国研究主席的报告,探讨中国经济转型,分析债务、人口结构、去全球化等因素,对2035年中国经济情景作出预测。 1. **经济转型背景**:过去二十多年,中国依靠债务驱动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快速扩张,但2021年住房需求见顶,旧模式难以为继。同时,中国面临去全球化、人口结构恶化(人口减少、老龄化)、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高等挑战。 2. **摒弃消费主导型增长**:长期以来,经济学家主张中国转向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,但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,主要原因是福利体系长期资金不足,财富从家庭流向企业用于投资。实现消费主导型增长需大规模财富再分配,但政府既不愿增税也不愿举债,因此中国更注重财富创造而非分配。 3. **中国的目标与新增长模式**:中国旨在避免中等收入陷阱,实现共同富裕,应对人口老龄化,确保经济安全和债务可持续性。为此,中国采用以制造业带动生产力增长的经济模式,通过创新和产业升级,提高生产效率,推动经济发展。 4. **确保出口增长**:该经济模式依赖中国扩大制成品生产,然而中国在全球工业产出中占比已很高,且面临美国等国贸易壁垒。中国将采取措施维持出口增长,如转向生产零部件和中间产品、寻求新自由贸易协定、海外建厂、扩大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出口,并将自身定位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伙伴。 5. **消费面临的威胁**:疫情后中国家庭消费增长缓慢,主要受房地产市场崩溃(财富效应、就业减少)、人口老龄化(养老和医疗负担)以及地方政府财政紧缩(收入减少、开支增加)等因素影响。政府试图通过刺激政策提升消费,但效果有限。 6. **地方政府财政**:住房需求崩溃打破地方政府原有财政模式,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大幅减少,导致财政缺口。中央政府虽增加转移支付,但不足以弥补缺口,地方政府通过延迟支出、增加收费罚款等方式应对,引发公众不满。中央政府可通过增加借款、推进税收改革等方式解决,但实施难度较大。同时,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减轻地方政府债务负担,但能否解决仍存疑。 7. **银行业稳定性**:尽管中国银行业曾面临风险,但自2016年“去杠杆”以来,影子银行体系被拆解、不良贷款得到处置、银行资本得以重组,风险降低。当前银行面临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,盈利能力受净息差收窄影响,但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。 8. **2035年经济情景**: - **最佳情景**:创新产品受全球欢迎,出口增长,制造业带动工资和就业增加,税收扩大,福利改善,实现共同富裕,降低债务负担。 - **最差情景**:全球抵制致出口下降,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通缩,企业利润和工资难增长,税收和福利无改善,债务增加,经济陷入类似日本“失去的十年”困境。 - **最可能情景**:中国经济内外表现分化,内部增长但民众受益不明显,消费弱,政府渐进解决问题;外部出口强,部分企业成国际品牌,但依赖出口,且可能加剧与美欧贸易紧张关系。
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
举报原因
联系方式
详细说明